5月24日下午,“2016陜西紫陽富硒茶北京推介會”在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茶城隆重舉行。這是今年紫陽縣委、縣政府策劃實施的紫陽富硒茶“走出去”系列活動之一。推介會上,紫陽縣政府與中國茶互助聯盟簽訂紫陽富硒茶北京市場經銷戰略合作協議,向馬連道茶葉經銷商頒發了《紫陽富硒茶證明商標使用許可證》,盤龍、和平等紫陽茶葉企業與北京11家茶葉經銷商簽訂經銷協議。這標志著紫陽富硒茶正式亮相“中國茶葉第一街”,也揭開了紫陽茶邁向大市場新的一頁。
從名盛業衰到實至名歸
紫陽茶業歷時千年,曾長期入貢宮廷。建國后數十年間,紫陽曾長期穩居西北第一產茶大縣,茶葉產量一度占到全省81豫。改革開放后,國家全面放開茶葉市場經營。由于種種原因,紫陽茶市場萎縮,茶廠倒閉,茶園荒蕪。到上世紀末,紫陽茶葉產量已跌至全省20豫以下,紫陽茶步入了“名盛業衰”的陰影。
千年貢茶遭遇滑鐵盧,紫陽富硒茶出路何在?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紫陽開始了十余年重振紫茶雄風之路。
與眾多發展特色產業的地方一樣,紫陽也曾面臨了一場“雞”與“蛋”命題的大討論。到底是先發展產業,還是先開拓市場,各方一直不乏爭論。就在此時一件“天大的喜事”降臨,某鐵路局要一次性購買6噸紫陽茶,頓時全縣上下一片沸騰。然而,縣里卻悄悄把訂單退了回去。因為當時即使搜遍全縣,也湊不齊6噸茶葉。面對幾近恥辱般的教訓和尷尬,紫陽人沉默了,但心里更加堅定了要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更加統一了必須率先發展基地的思想認識。
大規模的茶葉基地建設熱潮由此掀起。紫陽不斷加大對新老茶園的建設改造力度,以當地茶樹良種為種源,采用扦插技術和相關配套措施,建設良種繁育苗圃,推進茶葉栽植良種化和規?;?。全縣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7.38萬畝擴張到2015年的20.27萬畝,相繼獲得“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產茶重點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稱號。
一邊擴張基地,一邊狠抓質量。該縣于2003年制訂了《天然富硒茶標準綜合體》,成為國內第一個省頒天然富硒茶地方標準。2012年,該縣又對《紫陽富硒茶標準綜合體》進行修訂,在這項標準里從種植、管理到加工一共有18個文本,為紫陽富硒茶產品的生產加工提供了權威的技術標準。
2016年5月16日,《中國質量報》對紫陽縣委書記趙立根進行專訪,發表題為《魅力品牌實至名歸》的文章,充分肯定了紫陽富硒茶品牌建設成就。紫陽富硒茶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2015“質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等三十余項殊榮,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連續10年達到100%。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茶葉類“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搶占了茶葉類“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制高點。
擦亮品牌才能走出去
談起紫陽十年前的茶葉品牌整合,和平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朝和有著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品牌雜亂必須整合,但整合品牌不是簡單地歸大堆,必須建立一個共享共存的機制。品牌從無到有,管理從雜亂到有序,紫陽富硒茶在品牌建設和管理上,也經歷了一個痛苦而艱難的過程。
商場如戰場,品牌是招牌。紫陽長期有名茶而無名牌,給一些唯利是圖的不法商販造成了可乘之機,粗制濫造,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嚴重影響了紫陽茶的聲譽??h內各個茶葉企業開始注重品牌建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平、盤龍、閩秦、紫陽春等二十多個品牌相繼投放市場,但各個茶葉企業各自為陣,內耗嚴重,市場難認可。
下力氣整合品牌,打造名牌,合力做出聲譽,共同開拓市場,是紫陽茶業思想解放的一場大仗??h委、縣政府迅速將整合紫陽富硒茶品牌提上議事日程,不遺余力實施品牌經營戰略。
2005年1月用市場機制注冊成立了紫陽富硒茶業有限公司,以該公司為載體,將眾牌子整合為“春獨早”一個品牌,全面推行紫陽富硒茶品牌、包裝、質量、標準、宣傳五統一?!熬壑赋扇蛱煜隆钡钠放普铣踔?,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紫陽茶產業的發展進程,但品牌整而不合,手指互掣的弊端很快顯現。
紫陽富硒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后,破解小規模經營與大品牌建設之間的矛盾迫在眉睫。該縣派人外出考察學習,最終決定借鑒安吉白茶的“母子商標”模式,即以“紫陽富硒茶”作為母商標實行品牌共享,核準使用。配套出臺商標分層級使用與管理的政策,分標桿企業、骨干企業、初制加工廠、復制加工廠四個層級,對企業使用“紫陽富硒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標識的使用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對于茶葉這樣的農產品,品牌越響亮,市場就越認可。采用“母子商標”模式,既能鼓勵發揮現有企業作用,又可防止部分企業渾水摸魚或搭便車而影響紫陽富硒茶母商標品牌聲譽。和平、盤龍等茶葉企業維護本企業商標聲譽的做法,不但沒有損害紫陽富硒茶母商標的品牌聲譽,而且大大提高了紫陽富硒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他們的產品多次在國內國際上獲獎,且有穩定的銷售市場,便是有力的證明。
走在振興陜茶的前列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也給振興陜茶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2014年,省政府制訂出臺了《關于加快全省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建無性系良種茶園100萬畝以上,全省茶園面積達到280萬畝。其中,在安康建設以紫陽富硒茶為主的優質富硒茶生產基地90萬畝。安康也提出了“兩個一百”的宏偉目標,即“十三五”末,全市實現100萬畝茶園、100億元產值。
今年5月9日,紫陽縣召開茶產業發展座談會,省、市、縣有關茶產業發展的領導、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發展良策。與會人員一致認為:“陜茶的根在紫陽,陜茶的魂在紫陽,振興陜茶,紫陽應該主動擔當,走在前列?!?/p>
進入“十三五”,紫陽縣委、縣政府在發展富硒茶產業上動作頻頻。計劃每年籌措6000萬元支持茶葉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品牌培育營銷、質量安全管控、生態基地建設、新產品研發、人才培養、茶文旅發展等系列創新行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茶業主要指標翻番目標,即茶園面積達到30萬畝、茶葉年產量達到11000噸、年產值達到18億元以上,茶業綜合收入突破30億元。
縣上領導每年都要帶著茶葉項目走出去,帶著茶葉企業走出去,帶著新觀念和新資本回來,這已成為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抓茶產業的基本工作方法。今年剛剛履新紫陽的縣長陳蓮已多次帶著茶葉企業到西安、京津推介紫陽茶,她用自己的心得激勵企業人士說,只有大膽走出去推介,才知道市場歡迎什么,也才知道自己還缺什么。
為鼓勵茶企“走出去”,該縣還按照“規范縣內市場、主攻省內市場、拓展省外市場、瞄準缺硒地區”的營銷策略,出臺獎勵扶持辦法,鼓勵縣內茶葉企業在全國大中城市設立紫陽富硒茶銷售連鎖專營店。去年新增區域性銷售中心、超市網點、直銷店、加盟店134家,總數超過300家。銷售區域由西北逐步輻射到北京、上海、山東等省份,部分茶企產品已銷往美國、俄羅斯、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紫陽作為陜茶優質茶葉產區和安康核心產茶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富硒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產業基礎?!白详柌栉穆媒M合優勢明顯、前景廣闊,下一步,我們將茶葉產業與文化、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以多元化業態推動紫陽富硒茶產業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笨h長陳蓮對未來充滿信心。
原載2016年7月1日《陽光報》12版
評論